臨床上常見到很多狀況,那就是常聽到一些網友論及二次矯正的問題,究竟二次矯正所觸及的是怎樣的一個境地呢?這往往要從原始點談起

 

1)術前未具體做全面性的診斷計畫與治療方針

 

很多時候,往往醫生在做治療前未好好的將術前的各項x光片,模型,口內外照片,側位片的各項角度與臨床的數據做一全面性的擬定診療計畫,於是在囫圇吞棗的狀態下,急就章就綁上矯正器,一切的因就開始種下,之後的果就於焉產生,就好比說蓋房子的藍圖未畫好,就來個邊蓋邊修,當然房子的穩定性是不會好的,這就顯示出矯正這項工藝是很需要醫生的臨床素養的

 

        有些時候也會看到病患拿著矯正資料到處問,殊不知有些時候你會問到不淑之人,也就是說『先生緣,主人福』,台語所言,『好運ㄟ得時鐘,歹運ㄟ得龍眼』,矯正絕不是可以用行情價來評估的,更不可以像菜市場一樣殺價,甚至去找比價空間(比方某個醫生做一口6萬,某個醫生做一口8萬,甚至10萬),因為這是一項艱鉅的工程,不能隨便用金錢的買賣手段去應對的,而是要好好與醫生談妥有關矯正的細節與可能產生的問題,這才是重點,但是,有幾人能做到如此呢?

 

 

 

這不是射飛鏢,反正多問幾家不會吃虧,問題就出在你問的診所到底它能給你甚麼樣的操作與服務,這就是關鍵,因為矯正絕不是便宜就好,好貨不便宜的道理就在此,與醫生的術前良好溝通,弄懂醫生要怎麼跟你做,如何付費?舉出相類似的案例讓你參考,一切都在穩定中得到良好的結果。更有一些家長,很喜歡從上網去至找醫生,記住!一定要與醫生詳談,別人在網上po的,未必與你所想的一樣,矯正一定要親力親為,別人的一句話就可以影響你,這種風險是相當高的,千萬別迷失。

 

       另外,有些家長有時會有主觀的意見,明明是做手術(OGS)的案例或是要拔牙才能取得後退量.比如上顎的後退limitation(限制)只有4mm,必需拔牙或是手術以取得後退空間,可是家長卻堅持不拔牙或不手術,要用有限的空間來做矯正,完全沒有專業的考量,也不願交給專業做,這也是矯正醫師的痛,也是家長的損失,更是病患未來陷入操作死胡同的結果,矯正的操作絕對是科學有憑有據的,所以術前最怕家長與病患一知半解,因為這樣去做矯正是很令人擔心的

 

2)術中的配合治療

 

有些時候,往往病人無法依照約定的時間回診,或是久久才露個臉,矯正裝置因為時間過長未得到加力的效果,於是就好比汽車未加油怎麼跑的道理是一樣的,既然決心要做矯正,與醫生好好配合是最佳的心態,因為只有親自為你服務的矯正醫生他最了解你的情況,還有,有些時候醫生會要求配戴一些口內外牽引裝置,因為這是矯正所必需的,可是病人因為偷懶不戴,甚至自己裁決來個戴用初一十五,自然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可是病人卻不知其嚴重的後果,因為牙齒移動是一項非常神聖的工作,不是簡單拉一拉就算了

 

     其次,如果醫生的建議你聽得進去,一定要配合執行,比方說,打骨釘(迷你螺絲),很多人都會怕,其實骨釘是在麻醉下操作的,一點痛都不會,往往最能得到矯正效果的方法,病患都不願去執行,這是很奇特的現象,MIA是韓國人發明的,骨釘在他們國家是一項流行,君不見韓國的整形風 韓國整型是多麼迷人,愛水晤驚流鼻水,就是此理,我的CASE裡頭,我會打骨釘加上高拉式J鉤,把原本的肉餅臉壓成瓜子臉,病患得到不錯的外型,這種術式也產生了一些好效果,它最主要的是把兩邊顴(唸 ㄑㄩㄢ‘)骨壓成比較好的形態,比打玻尿酸的效果還顯著,其實骨釘比拔牙還要簡單得多,操作過的病人都可以做見證的,痛的機率非常低,您大可放心

 

3)術後的保持

 

    一般的矯正大都在10-15歲間操作居多,很多時候病患往往不知道保持的重要性,因為此時正值生長高峰期,如果未好好配戴保持器,牙齒本來被移動到整齊的位置去,若是沒有適當的戴用保持器,跑掉的機率是相當高的,尤其是下顎前牙區,以側門牙更是最容易跑掉,保持器的戴用醫生會明確告訴你的,不過,我所見過,病人一矯正完畢後,往往因為過度喜悅,以為從此如獲新生,偷懶之心慢慢被養成,必要的回診,都未依約執行者居多,以我的經驗,我的CASE追蹤期甚長,無非是想要讓自己的CASE能得到好的穩定的結果,因為這種執行力就好像在做功德一樣,你怎麼對待,它就給你甚麼結果,

 

我的老師日本東京齒科大學齒科矯正學教室山口秀晴教授就曾說過,『會做矯正是一回事,能保持20年以上沒有跑掉才是功力的考驗』,我想矯正醫師無非是以此為目標在做努力,東齒大的30周年回顧手札紀錄裡頭,就有SHOW出在千葉本院做完矯正長期追蹤20年的案例圖片,老師說病人的配合戴用保持器才是重點,所以說,戴用保持器是偷懶不得的

 

 

 

                為何病人會出現二次矯正的情形,很多都是在10-15歲時做,之後到19-20歲第三大臼齒長出後,才停止戴用(這是一派的講法),不過很多案例都是偷懶原諒自己的成份居多,殊不知,青春期就是一段大波動期,生長是一件可怕的事,樹若是沒有好好雕是會亂長,保持器就是一項工具,它會把牙齒限制好位置,口腔周圍的組織對它的壓迫力就會減少許多,穩定的牙列就會在骨頭新生的引導下慢慢讓受移動後的牙列長好,另有一派的說法是一直戴到25歲,穩定性會更高,這是可能的,但執行力如何?就要問病患本身了,有些案例必需終生保持,這屬特殊情況,並非每個案例都如此

 

 

 

4)未知的器質性病變

 

      這一點最讓醫生頭痛,因為這絕非醫病雙方所樂見的,往往顳下顎關節(TMJ),它的髁(唸ㄎㄜ、)頭(CONDYLAR HEAD)產生溶解吸收現象,產生咬合的變化(開咬,歪斜,偏位,走位),這種病變稱為ICR(INTRACONDYLAR RESORPTION),通常是單側發生居多,案例不常見,但在尋常矯正裡會發生

 

           其次是骨頭內的病變,比如吸收,黏連,囊腫,根尖病變,顎竇病變,,,,等等,都會對矯正的過程產生影響,不管術前術後,產生對牙列的變動是常見的,一些常規的X光檢查若是必要的,病患應密切配合,因為這樣才能找出病因,對症去處理,因為誰也不願去發生這樣的狀況的

 

5)醫源性的結果

 

      醫療市場的零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矯正是一項專門技術,它是需要培訓的,因為它所需要的臨床經驗與技巧是非常靈活的,絕不是一條線用到底所能完成的,雖然LH WIRE有其理論,但它還是要經過加熱處理(heat bender)才能竟其功,牙齒最後必需完成對位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上下排牙齒一定要有尖窩關係,也就是上排牙的牙尖要咬在下排牙的相對的牙窩裡,這樣才能行使正確的咬合功能,就好比杵臼的關係一樣,很多市場的醫生,

 

若是沒有專業訓練過,是不會去注意到這點的,因為矯正是一門非常需要耐心與敬業的學問,牙齒的移動不是簡單的,君不見有些病案被拉得牙暴出,或是上下無法對位,或是下顎飛出去(flaring out)產生頦唇溝處凸凸的,甚至一邊的咬合歪斜,這都是操作不當的可能性居多

 

                 信口開河,這個也是可怕的情況,有些所謂包醫的工程,錢先收了再說,以後的事以後再講,不僅病患沒保障,可以說是誤上賊船,想逃都腿軟

 

            總之,慎選矯正醫生是非常重要的事,目前台灣就是以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TAO)與台灣口腔矯正醫學會(TOS)為主體,裡頭的會員醫師至少是學會所認定的,信賴度較高,治療上也較有保障,醫患之間一定要密切配合,才能確保治療的功效,要完成一口好的齒列,兩方都很重要,所以不可忽視這項要件,提請大家的留意!

 

矯正後變的更慘,本來暴牙,現在牙歪+深咬(迷信所謂的xH矯正法)

 

JCO INTERVIEWS Bjorn U. Zachrisson, DDS, MSD, PhD, on Current Trends in Adult Treatment, Part 2

 

A New Low-Friction Ligation System VOLUME 39 : NUMBER 08 : PAGES (464-470) 2005


CASE REPORT Correction of an Asymmetrical Class II Malocclusion Using Predictable Force Systems VOLUME 41 : NUMBER 04 : PAGES (211-216) 20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崇愛牙醫 的頭像
    崇愛牙醫

    崇愛牙醫診所(資料重建中,歡迎新舊朋友)

    崇愛牙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