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61804_11n  

4歲的小天昨天到牙科檢查,原來他的牙齒畸形,出現了“戽斗”。醫生檢查發現,小天出現牙齒畸形的原因與吃奶有關係,家人給他用奶瓶的姿勢不對,壓著了上頜,導致牙齒發育畸形。

   小天的家人牙齒都很正常,說明他的牙齒畸形與遺傳的關係不大,經過進一步瞭解知道,小天的媽媽奶水不好,小天從小喝奶粉長大。由於家人喂小天喝奶的姿勢不對,導致奶瓶長期壓著他的上頜,從而使牙齒生長出了問題。嬰幼兒在兩歲半乳牙出齊之後,應到牙科進行一次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做好幼兒的口腔保健,糾正吮指等不良習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兒童應每年做一次口腔檢查。常見的乳牙戽斗應在4歲左右治療,替牙期應在7-12歲,而恒牙的矯治最佳時期為12-14歲。

    “牙齒矯正是在保持原有牙齒形態不變的前提下,對牙齒進行重新排列,恢復口腔功能與正常形態的過程,而不是單純為了美觀,實質是一個口腔骨骼的生物學改建過程,不影響學習和工作。若孩子只是牙齒不齊,可以等到恒牙列初期(乳牙替換完之後)治療,若牙齒不齊伴有下頜後縮或上頜發育不足,則應儘早治療。

    很多矯正的患者擔心,牙齒移動了之後會不會造成老年之後牙齒鬆動早失?會不會造成牙齒本身的損壞?就此,正確的矯正治療不會引起這些問題的發生,反而是某些過激過快的治療行為有造成牙齒損傷的可能。牙齒不齊不僅對日常生活有影響,還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陰影,影響身心健康。

三成“奶嘴控”變成“地包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崇愛牙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