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顎手術隨著臉型須改造的程度不同,手術種類約略可分為五種:
1)上顎切骨手術=勒福氏第一型截骨術
Le Fort I Osteotomy (LeFort I 截骨術)
是將上顎骨的齒槽突部份切開,重新調整位置,再以鋼釘固定,可向上縮短上顎骨,改善露齦笑(gummy smile),也可以將上顎骨延長,改善微笑曲線(Smile Arc),讓隱藏的牙齦適度些微外露,微笑時看起來更為年輕;也可將上顎骨前移改善上顎後縮、鼻翼兩側凹陷,或將其後退改善暴牙:或左右移動,或合併上述做左右兩側不等量位移,改正歪臉 。
2)下顎骨矢狀劈開術=雙側矢狀劈開截骨術
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BSSO, BSSRO 截骨術)
將下顎骨的垂直枝(Ramus)做矢狀切開,重新調整位置,再以迷你鈦金屬釘固定,可將下顎做上下前後移動與左右轉動,建立理想的對咬關係。施行此術式時,會在合適的案例,與患者作術前的溝通,順道一起施行下顎骨角雕塑,更全面性的改善臉形。另外也可以在截骨的接觸面做雕塑,對於歪臉的情況,可以做更好的治療,達到更好的對稱性。
3)上顎前部切骨手術=上顎前部截骨術
Cupar Osteotomy (Cupar 截骨術)
是上顎骨前端的切骨術,通常需拔掉上顎的第一小臼齒,再磨掉/截開齒縫間的骨頭與上顎的骨頭,將前排牙齒往後或上方移動,改善暴牙或露齦笑。也可以配合牙齒矯正醫師治療上的考量,拔除情況較不好的後牙齒,如嚴重蛀蝕補綴齒,保留健康的小臼齒,做更彈性截骨術,或甚至不拔牙,以更為精細的手術器械及技術,做牙與牙間的截骨術,微調前牙的角度。
4)下顎前部切骨手術=下顎前部截骨術
Köle 0steotomy(Köle 截骨術)
和上述 Cupar 截骨術類似,只是在下顎施行。可能需要拔除下顎的第一或第二小臼齒,將牙齒往後或下方移動。同樣地,也可以配合牙齒矯正醫師治療上的考量,小心避開下齒槽神經,拔除情況較不好的後牙齒,如嚴重蛀牙補綴齒, 保留健康的小臼齒,做更彈性截骨術,或甚至不拔牙,以更為精細的手術器械及技術,做牙與牙間的截骨術,微調前牙的角度。
5)下巴整形術 (Genioplasty)
嚴格來說,這並不能算是正顎手術的術式之一,而是獨立的一項手術。可以截骨方式施行,為一多樣化且有效的手術,是正顎手術、顏面骨雕塑手術後的最後一項利器,術式相對簡單,但是卻往往有畫龍點睛的功效。目的將後縮的下巴推出來,將歪斜的下臉矯正,將過長的下巴縮短,將過短的下巴延長,或是合併施行。也可以用植入物,如Medpor,對於下顎後縮且過小的案例,不但可以有前推的效果,也可以讓下臉更為勻稱而飽滿。
以上這五種術式可單獨或合併施行。在患者與矯正牙科醫師與顎面整形外科醫師討論達成共識後,可以由矯正牙科醫師或顎面整形外科醫師擬定手術計劃,再施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