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 it to the top: Me, myself & the body dysmporphia
軀體變形障礙(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縮寫:BDD)或稱体象障碍、
身體臆形症、醜形恐怖,是一種精神障碍,患者過度關注自己的體像并對自
身體貌缺陷進行誇張或臆想,在大多數病例中,患者的關注對象是一個或數個
很小的或根本不存在的缺陷。
身體臆形症是身心科方面的疾病,病人往往不願意到身心科就診,
根據2006年澳洲學者Castle等人所發表的文獻,估計身體臆形症的盛行率
大約在0.7%至2.3%。然而,因為這類病人常會去尋求非精神科的醫療,只有一部份
的人會在精神科就診,所以盛行率容易被低估。在某些特定的機構,
像皮膚科或整形外科部門,會有較高的盛行率,
大約6%至15%,在性別方面,男女比例並沒有太大差異。
身體臆形症致病的機轉到目前仍然不明,可能跟血清素及多巴胺系統有關,
個案會出現一些強迫性的行為,像重複的照鏡子,過度的化妝及打扮穿著,
過度的節食或運動,甚至灌腸,自我傷害,強迫自己去看一些美容或時尚雜誌,
長久下來,個人的自尊心也會低下,有些病人會變得不敢出門,影響到社會及
職業的功能,甚至出現社會互動焦慮與隔離。
身體臆形症為一種慢性,且對病人身心及生活功能影響極大的病症,通常病人
會執著在身體的微小缺陷,無法接受自己可能罹患了身心疾病,通常一開始會
拒絕精神科方面的治療,他們會一再地尋找整形外科或皮膚科的協助,而這並不會讓他們滿足,
The BDD Foundation on Twitter: "Fixing the Broken Mirror: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 Katharine Phillips, MD Keynote Speaker http://t.co/xfD3K85zSt  http://t.co/CMrnT5enxO"

軀體變形障礙- 维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崇愛牙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