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Tom Pitts曾在演講上說過一段經典的話~~"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and finish with beauty"(在心中一開始就應想到結束的樣子,而以美的概念結束),用白話來講,就是矯正的治療應該在一開始設計方案的時候,就應全面的思考病例的治療診斷,計畫,療程中會碰到甚麼情況?該如何排除?病人在治療過程當中,需要設計甚麼裝置,可想見的,矯正治療絕非一項簡單的過程,不僅醫生的操作紀律非常重要,連帶著病患的配合也一樣,雙方是一團隊而非對立的

底下我舉的案例是我門診當中前來諮詢的病例,個人絕非指正的意味,而是提供大家一個思維,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所有的矯正操作從一開始就有可能出現問題,過程當中醫生有發現改正之,則是可喜之處,若是一開始就錯了,而且一錯再錯 ,那會導致無法收尾,越到最後是越毛燥,草草了事,最後還是要吃到惡果的

我們都知道,做矯正一定會有一些裝置在口腔裡面,它們的作用正是協同來產生牙齒的移動,牙齒經過矯正器,弓絲,皮筋,彈簧,橡皮鏈等的作用達到移動的目的,所以黏矯正器就顯得異常重要,以下的三張圖,我以它為例做簡單的說明,矯正本身沒有對錯,而是結果論,病患要的就是結果,沒有人願意將矯正做壞,也沒有病患願意將自己的牙列給醫生操作到不能咬合,所以,錯誤的托槽(bracket)位置,正會造成牙體錯誤的位置,最後終將使牙列產生異常的咬合接觸,自然會引發顳下顎關節的不舒服,導致偏頭痛,頭頸部的不舒服,,等

_0001%20(2).jpg 

第一圖,這是直絲弓矯正器(straight wire brackets),做初期的整平排齊的動作,請注意上顎的側切牙(12/22),矯正器的位置和牙體的形態似乎有點落差,一開始利用圓線來做弓型,病例是拔牙案例,弓絲入槽後形成扭曲,矯正就是利用超彈性弓絲的回彈力,讓其被扭曲的部份回彈到原先的記憶形態上,這就是達到矯正牙齒的目的,

其次,牙面多餘的黏劑應去除,因為它不僅會因吃有色素的食物導致著色,也有可能堆積食物小顆粒,進一步使牙面酸化產生蛀牙,所以也應當心!

下顎的弓絲也是圓線,下顎32/42側切牙因為離主線有點距離,所以初期不入線是可接受的,

_0001.jpg 

第二圖,這是上顎的圖片,可以看到它是拔牙14/24的案例,旨在收突度,讓6顆前牙往內收,將突度逐步收上,上顎後端置橫顎桿(transpalatal bar),用意在增加錨定(anchorage),就好比拔河,你要拉人家,小心被人家給拉走,這一條橫桿正可以讓兩邊的大牙形成連環船,在拉前牙往後的過程中,不會導致臼齒旋轉,或是失去支抗,產生牙體的不佳位置,兩顆76/67都是以帶環(band)上上去的,將來去除時會有gap(縫),所以後期應換成頰面管(buccal tube),再次將近遠心各1mm左右的縫給收上

_0001%20(3).jpg

第三圖 ,這是下顎的圖片,可以見到下顎是擁擠的,兩邊54/45舌側各黏上單翼舌扣,兩邊的7/7帶環焊上舌扣,一開始在圓絲就以power chain來拉,雖然大牙前方彎制offset bend,雙側power chain將大牙與小臼齒對拉,很容易失去支抗,雖然其用意是解除擁擠,但若是逐步換到方線,對於牙體的支抗(anchorage)與弓型的改造會更加穩定,兩邊的舌扣不使用時以o-ring將其保護避免舌頭被刮傷,大牙其牙周膜面積相當大,要往前關縫除了通道的骨頭非尖銳型的,而是寬擴型的,才可以順利通過,並且關縫的時間每個月以1mm為主,所以拔一顆大牙,約有12mm的空間,所以關縫一定會超過一年以上,這是病患應該有的認識,給自己的牙一點時間,給醫生一點操作的時間,總之,弓型做好之後再收縫,速度不會落後的,一開始就想著關縫,不僅可能讓支抗丟失,連帶的牙體也不會正確的站直,之後肯定還要花時間去把它給修正,所以,做矯正一定要在設計的時候,好好想想整個牙列做好的時候是甚麼樣子,對病患有何不利之處,與可能產生的影響,都要在一開始前就先想好

以上看圖說故事,無非是想讓大家在矯正操作之前,有一個觀念,就好比蓋房子一樣 ,要先把藍圖設計給弄好才施工,亂做一通就好比沒設計的房子,想到那做到那,這是非常危險與不負責的心態,提請大家留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崇愛牙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