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顎矯正歷史已逾百年(SINCE 西元1893年),大部分國人並沒有管道了解齒顎矯正能達到什麼效果?什麼時候開始做?要做多久?為什麼要拔牙?為什麼要戴頭套或打骨釘?聽說有新方法可以快、又不痛、不需拔牙及戴頭套、打骨釘,為什麼我還要受這種苦?

在此歸納出五大矯正的基本原則,希望能解決多數人心中的疑問。

1.何時開始?是不是越早越好?

以往矯正可分階段施行,但根據最新大規模研究發現,分階段做與所有牙齒萌發後再做,沒有明顯差異。所以,建議等所有恆齒萌發後(約十至十二歲)再接受矯正,一起排列整齊,這樣可大大減少裝戴矯正器的時間,也避免孩童因年紀太小、裝戴矯正器時間過長、清潔不易,產生蛀牙的痛苦。

當然,有時也會提早進行矯正治療,如:恆齒生長方向異常向鼻腔萌發,越晚治療則距離越遠,所以應提早改正;空間嚴重不足時,適時減少牙齒數目,牙齒萌發時就會排列到適當的位置,可減少未來戴矯正器的時間。所以,建議八歲左右做第一次矯正檢查,以確定治療時機,會使矯正治療耗時最少、效果最好。

2. 年齡限制?

基本上,矯正並沒有年齡限制因為牙齒移動與新陳代謝有關,所以青少年做矯正,牙齒移動速度較快,過了青春期,速度就不會相差太多。還有牙齒本身及牙周組織需在健康的狀況下,才可開始治療,成年人因牙齒使用較久,常會合併蛀牙、牙周病或其他問題,此時必須先治療,恢復健康後才能開始移動牙齒。

3.拔牙與否?

臨床上考慮拔牙與否,基於兩個原因:

a.美觀原因。目前主流審美觀受西方影響,而東方人的鼻子沒有西方人明顯、下巴也沒西方人突出,相對嘴形就會較暴。因此,一定要有空間讓前牙往後退,嘴唇貼在門牙上跟著往後退,才能得到較美觀的結果;所以必須拔牙,得到空間,才能解決嘴形嘟嘟的問題。

b.空間原因。如果牙齒亂,要將牙齒排整齊,也要減少牙齒數目來提供空間。不拔牙可不可行呢?當然沒有問題。但牙齒間沒有多餘空間,所需空間會由門牙往前獲得,做完矯正,原本沒有暴牙,做完可能嘴唇會嘟嘟的,如嘴唇原本就嘟嘟的,結果一定更不能讓人滿意。

4.頭套(headgear)或骨釘(miniscrew)?

拔顆小臼齒約可提供 八毫米 空間,最好的治療是將前牙完全退到這個空間,但矯正是前後牙一起移動,頭套或骨釘是為了抵銷反作用力而設計的裝置,所以戴不戴頭套和矯正過程沒有太大關係,不戴頭套矯正時間可能還會縮短,但對矯正結果卻有很大影響。

5.矯正要做多久?會不會痛?

矯正移動是種生理反應,牙齒移動到新的位置,旁邊的骨質需要吸收及沉積,都有一定的速度限制。剛拔完牙時,牙齒可以全速移動,關閉小臼齒空間約需六至八個月。一般而言,若不需拔牙,治療時間大概一年至一年半左右,拔小臼齒要加上六至八個月,如可縮短或需更久時間,建議在分析資料後、矯正前告知。

矯正是用外力推動牙齒,多數人剛開始調整力量後的二至四天,牙齒會發軟或疼痛,但新一代的矯正線多是受溫度控制的形狀記憶合金,不僅力量極溫柔,亦會因溫度改變而調整力量,口中含冰水可進一步減輕力量。因此,難過的感覺較以往減少,且越來越不明顯。

讀者如果聽說有新方法可以快、又不痛、不需拔牙及戴頭套、打骨釘……,上述內容可幫助您稍做判斷。

(來源:聯合報  作者:左懷源/台北縣永和懷源牙醫院長

作者亦為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專科醫師,稿酬捐贈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崇愛牙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