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矯正學發展到今天,矯正醫師已不能把自己的知識僅僅局限在“矯正牙齒技術”這個範圍,錯牙合患者對於矯正醫師來說,首先是人,然後才是牙齒排列不齊,因此,矯正醫師在設計矯正方法時,應綜合考慮功能、美觀、穩定、牙體牙周健康、生長發育、患者對矯正器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等等。

 

錯牙合患者不是模擬牙合架,牙齒並不都按課本上所述的前方骨吸收,後方骨沉積方式,移動到矯正醫師設計的理想位置。隨著矯正技術的日益成熟和人們牙齒保健意識的不斷提高,發達國家對於矯正治療對口頜系統健康影響的研究越來越重視,繼矯正治療對顳下頜關節影響的研究高潮之後,轎正對牙周根尖組織影響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目前國際上在這方面研究最傑出的矯正學家有:美國東部Pennsylvania牙科學院矯正科主任 Vanarsdall教授,美國西部UCSF牙科學院矯正科主任Boyd教授,(兩者均為矯正、牙周雙料研究生畢業),和歐洲挪威Oslo大學r矯正科主任Zachrisson教授。

 

本講綜合他們及一些牙周科專家的研究,介紹一些與矯正治療相關的牙周健康問題。

  1、牙列擁擠與牙周破壞的關係

  根據Ainamo的研究,口腔衛生極好或極差的人群,牙齒擁擠與牙周損壞程度之間無相關關係但口腔衛生中等者,牙齒擁擠不齊與牙周損壞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關係,因此對於平均口腔衛生者來說,矯正治療有助於保護牙周健康。

  2、矯正器對牙齦的影響

  根據Boyd和Baumrind的研究,直接粘接頰面管比使用大臼齒帶環更加有利於牙周健康,Zachrisson對直接粘接托糟的牙齦情況調查表明,如果矯正醫師能仔細去除粘托槽的多餘粘合劑,患者又能保持好的口腔衛生,那麼,大多數使用趨勢粘接技術的患者,牙齦僅會表現輕度的炎症。因為,在臨床使用固定矯正器時,可能的條件下儘量使用直接粘接,減小使用帶環。

  3、矯正力對牙周健康的影響

  關於牙周病的原因,普遍的觀點認為菌斑(plaque)是先決因素,錯合肌肉功能異常可為刺激因素,而牙合創傷力僅為協同因素。

Ericsson等通過動物實驗發現,當矯正力使牙齒傾斜移動(tipping)和壓入移動(intrusion)時,會將齦上菌斑移至齦下,使結合上皮轉化為牙周袋上皮,導致附著喪失;而整體移動(bodily movement)時,齦上菌斑的存在並不加重牙齦的感染過程,因而認為:生理範圍內的矯正本身並不會導致牙周附著喪失,但某些類型的牙齒移動卻會將齦上菌斑移至齦下,而造成牙周損壞。

 

  Sadowsky、Polson、Artun等對青少年矯正治療患者的長期跟蹤資料也表明,矯正治療本身並不會對牙周結締組織的附著水準產生具有普遍意義的長期影響,不幸的是,上述研究本身也沒能證明矯正治療能促進牙周的健康。

  Boyd等對成人及青少年矯正患者的牙周對比研究表明:

  成人菌斑控制能力比青少年強

  牙周附著水準減小但無炎症的成人患者,在牙齒移動後,並不表現進一步的附著喪失

  Nyman,Ericsson,Kaufmann,Svanberg,Pihlstrom等的研究均表明:矯正力、牙合創傷本身對牙周健康的患者並不導致牙齦炎症或附著喪失,但對進行性牙周病患者會加劇牙周破壞。Boyd指出,在矯正移動牙齒階段,沒有必要去刻意解除牙合創傷,最關鍵的問題是控制感染。

  4、正治療中的齦退縮理論

  牙齦退縮影響美觀,且其所致的牙根外露易產生過敏症、根齲,但現代概念認為齦退縮並不會增加牙動度,也不造成牙鬆動。關於齦退縮與矯正牙齒移動的關係,很多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

  唇側牙齦張力增加會加重菌斑造成的炎症損害

  在菌斑存在的情況下,牙齦的厚度對於矯正治療中的齦退縮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薄的邊緣齦比厚的邊緣齦更容易產生牙周破壞

  如果唇側牙周組織較薄,唇向傾斜功牙可能造成中度齦退縮,而唇向整體移動切牙,特別是在有炎症的情況下,會造成嚴重的齦退縮。

  在設計牙齒唇舌向移動及是否採用拔牙方法治療邊緣病例時,應仔細檢查牙齒移動方向的牙周組織的厚度,如果唇側牙周組織較薄,則不宜採用唇向開展的方法,拔牙治療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只要牙齒在牙槽突內移動,就不會對齦組織產生有害的副作用。

  如果牙齒移動可能造成唇舌側牙槽骨裂隙,則矯正治療中及治療後是否會出現齦退縮,取決於覆蓋在牙槽骨上的軟組織厚度。

  薄的牙齦更容易被牙刷擦傷,因此既要更加嚴密防止菌斑形成,又要注意刷牙方法。

  如果矯正治療後希望用外科手術防止齦退縮,則應採取結締組織移植的方法增加齦厚度,而不是增加角化齦的寬度。

 

  5、唇頰向開展與牙周健康

  Steiner等將猴的前牙整體唇向移動穿過唇側骨皮質,發現產生了明顯的齦退縮和邊緣骨喪失,Engelking等將上述猴子的前牙再整體內收,發現唇側骨板產生了再沉積。Darring對狗的前牙採用唇向側斜移動,然後再舌向傾斜復位,發現牙齒前傾可造成牙槽骨裂隙,但當牙齒被後傾復位後,喪失的牙槽骨也隨之恢復,由此可見,矯正造成的骨喪失是可以挽救的

 

  關於後牙的頰向擴弓,Greenbaum的臨床研究表明,採用四年顎弓和快速顎開展對第一大臼齒頰側的附著喪失影響均不大。

  6、正壓入牙齒與牙周組織新附著

  新附著指牙周結締組織和新的牙骨質在原先牙周袋上皮處的根表面形成,它與再附著的概念不同,後者指牙周結締組織和新的牙骨質在由於創傷或牙周手術而裸露的牙根表面形成。

 

新附著可由誘導組織再生膜產生,而矯正壓入牙齒的移動能否減小牙周袋的濃度呢?Meleen的動物實驗表明,在好的口腔衛生條件下,矯正壓低牙齒可以產生0.7~2.3mm的新附著,而在差的口腔衛生條件下,壓入牙齒既可能產生中度的新附著,也可能產生明顯的牙槽骨喪失。她的臨床研究也表明,壓低牙齒的治療有利於牙周情況的改善,有些患者在矯正力的刺激下,牙周韌帶內的細胞有絲分裂活動增強,從而產生了新附著。

 

  7、矯正治療牙周病問題

  臨床牙周病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重要的階段,60年代牙周病學專家們致力於研究齦上菌斑和鑒別齦下菌群中的致病微生物,大量的臨床和動物實驗使這一學科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至70年代初發展了許多牙周病的外科治療方法,隨後臨床牙周病的發展進入了比較緩慢的時期,而臨床矯正學隨著70年代材料的發展和矯正器的更新,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矯正治療的範圍從青少年錯牙合畸形擴展到治療許多成人牙合問題,成人矯正治療已形成一個交叉學科領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牙周病的矯正治療,這一方面的理論國內已有介紹,但缺乏實際應用,下面介紹幾種實際的矯正治療應用:

 

  正治療咬口塌陷造成的牙合創傷和前牙唇向散隙:成人患者常出現部分後牙缺失、缺隙鄰牙傾斜、牙周病造成的後牙前傾等導致後牙咬合高度不足,致上前牙承受過多的來自下前牙唇向咬合力而表現為唇向傾斜並出現散在間隙、牙齒鬆動等,對於這類患者,矯正醫師可以採用直立後牙,使牙合力方向與牙長軸一致,在後牙咬合塌陷問題解決後,內收前牙關閉間隙。

 

值得強調的是,牙周病患者在上固定矯正器之前應做一次牙周菌斑控制,並給牙周組織6個月的癒合時間,再開始固定矯正器的治療。

  正改善軟組織附著:附著齦為從邊緣齦齦溝水準至與牙槽粘膜相接的一段上皮組織,雖然其對牙周健康的影響一至存在爭議,但矯正醫師確實可以通過移動牙齒來改變其大小,如對於前傾的下切牙,採用內收伸長下切牙的方法,可以增加附著齦的寬度,實際上,任何使牙齒牙合向萌長的矯正牙移動均可使附著齦的寬度增加。

  正整平牙槽牙周治療的目標之一是矯正骨缺損,使牙與牙之間的牙槽變平,這一治療既可用外科方法完成,也可用正畸方法完成,比如使用固定矯正器,粘托槽時,使每個牙齒上托槽距牙槽骨之間的距離相等,而不是以托槽至牙尖或切緣的距離為准,配合適當的調牙合來整平牙槽。整平牙槽也可以借助於平面導板矯正器,使後牙自然萌長來減小骨的缺損,也有報導使用正畸牙合向牽引力來減小骨缺損,保存牙冠頸部冠折的牙。

  重新分佈橋基牙:在有牙缺乏的牙列,設計不當的局部義點會對橋基牙產生創傷性損害,如對磨牙缺失的游離端牙列,可以遠中移動雙尖牙,從而獲得更好的固定橋設計。

  牙合問題的矯正牙周治療的目標是去除或控制病源因素,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牙合因素會加重牙周病在菌斑作用下的破壞作用,因此,採用矯正方法建立良好的上下牙合關係顯然有助於對牙周病的控制。
 

(from: http://www.lygkq.com/onews.asp?id=3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崇愛牙醫 的頭像
    崇愛牙醫

    崇愛牙醫診所(資料重建中,歡迎新舊朋友)

    崇愛牙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