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治療拔牙與否的決定因素
矯正治療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患者需要拔牙治療,這讓許多準備矯正的患者心存憂慮,那麼在矯正治療過程中是否拔牙(extraction)的決定因素是什麼呢?細說起來,影響矯正拔牙的因素共有以下幾點:
1)、面部側貌與唇齒關係:如果治療前面部側貌為直面型或者凹面型,唇齒關係正常,則傾向於不拔牙矯正,如果治療前為凸面型伴有開唇露齒,則更多的傾向於拔牙矯正。
2)、患者對面部側貌的要求:如果患者不追求過分直的面型,則可以考慮不拔牙。
3)、頜骨及牙弓寬度:如果牙弓寬度過窄,尤其是上頜牙弓寬度過窄,可以考慮通過開展顎中縫為牙列擁擠提供間隙。如果後牙已經較為頰向傾斜,則不考慮通過擴弓獲得間隙。
4)、牙齒擁擠和覆蓋程度:如果牙列擁擠在II度以上,多考慮拔牙矯正。如果前牙覆蓋較大,可以考慮在適當時機推大臼齒向遠心,或通過生長改良調整頜骨的位置關係,如果不能通過上述手段達到矯正目的,則可以考慮拔牙矯正。
5)、上下切牙的軸傾程度:如果治療前切牙過分唇傾,則應考慮拔牙矯正,如果治療前切牙舌傾明顯,則可以考慮不拔牙矯正。
6)、第三大臼齒發育萌出情況:如果第三大臼齒發育良好,位置較為正常,後牙弓又存在明顯擁擠,則可以考慮拔除後牙以解決擁擠。如果第三大臼齒發育不良,或明顯位置異常或阻生,則可考慮拔除第三大臼齒。
7)、生長發育的潛力:如果患者有足夠的發育潛力,則可以考慮先進行生長改良(矯形力的治療)改變頜骨位置關係,然後再決定是否需要拔牙,如果患者沒有生長潛力,同時又具有輕度的骨性畸形,多考慮拔牙矯正。
以上因素必須綜合考慮:錯合畸形往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為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因此,在考慮是否拔牙矯正時應綜合考慮患者的骨面型和牙性特徵、牙弓擁擠度、切牙唇傾度、前牙覆合覆蓋以及後牙咬合關係等因素,如果多數因素傾向於拔牙,則考慮拔牙矯正,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