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治療的過程當中,支抗(或叫錨定)anchorage的預備(preparation)是非常重要的,正確的支抗設計與控制,是矯正成功的關鍵,傳統的加強支抗的方法很多,如增加支抗牙體的數目(連綁),橫顎桿,舌弓,nance弓,磨牙后傾彎(molar tip back bends),磨牙外展彎(molar offset),,,,,等等方法,最新的就是以骨板或骨釘來當支抗(錨定),可以很穩定的拉動牙齒
這個錨定的意思,,就是好比拉拔河時,後面叫一個噸位大的人穩固住,儘量不動如山,可以把前面的拉過來的道理是類似的,是以矯正裡頭,對支抗牙的預備是非常要緊的,通常是磨牙(大臼齒)的支抗預備為主,我們常會在臨床案例看到磨牙近心傾斜的狀況, 或是旋轉,這都是支抗預備不夠的產生結果,因此,你常會看到醫生在上顎增加橫顎槓(TPA ,transpalatal arch/bar),或是南西氏弓(nance palatal arch),或是聯合使用,
在下顎則有舌弓的運用,無非是增加磨牙的抵抗作用力的準備,因為在拉動牙齒的過程當中,磨牙雖然噸位大(牙根數多,牙周膜面積大),就好比一輛坦克車,但是若是在配掛橡皮筋與連續橡皮鏈,多少會產生支抗丟失(anchorage loss)的現象,這就是支抗做得不夠好的結果,因此,矯正裡頭有口內支抗與口外支抗(如頭帽,面弓,,等),支抗可以分為強支抗(maximum anchorage), 中等支抗(medium anchorage),
弱支抗(minimum anchorage),這種區分是把多餘的空間依前後牙的分配比例消化掉,也就是誰移動多,誰移動少的區分,強支抗是前:後=70:30,也就是前牙後退多,中等支抗約略是50:50,前後等量,弱支抗是前:後=30:70,後牙往前移動多,這就是支抗的準備觀念,也是決定矯正當中,你要讓前後牙的後退前進量的比率,是以成功的矯正裡的三大要素中,支抗(anchorage)是一大重點